關于加盟、合伙人制度、創業、出海、跨越周期等餐飲業熱點問題,都在這場對話解答了
一、餐飲企業如何跨越周期
王洪濤:今天坐到這里的企業,至少已經跨越了兩到三個消費變遷的時代,生意都還不錯,大家跨越周期或者長期堅持下來的心得是什么?
管毅宏:我的答案就四個字“好吃不貴”。
賀光啟:這么長時間以來,企業的經營起起伏伏。我們堅持下來的唯一一點,就是一切以顧客利益為核心考量。我們堅持著產品的品質、口味,堅持著我們的服務,我們的定位。不管是疫情期間還是疫情后,我們能夠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我們以產品、以質量、以口味來贏取消費者的心。取得消費者認可的最簡單一點,就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和想法,這是企業走下去最強而有力的一種信念,一個方向,這也是我們企業堅持走下去的行動綱領。
李紅:我們在這20幾年時間里,能夠穿越疫情,穿越困難,還是堅持當初的決定。堅持這件事說起來簡單,實際上很難,因為跟人性是對沖的。比如創業第一天,我就堅持有鍋氣、現炒,從一家店發展到現在1300多家店的直營連鎖來看,還是有巨大的困難。但是怎么把這個困難變成我們的一個核心競爭力?這就需要花很長的時間,去把中餐的標準化、把好吃的標準做到極致。今天社會的變遷已經不一樣了,企業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創新,但始終不要忘記你是誰。
高德福:我發現所有的事情只要把時間維度拉長就一定會產生規律。你看今天參與訪談的這幾個人的規律是什么?一個企業凡是走過20年,就一定要產生自己內部的競爭力。
剛剛紅姐說的就是她的競爭力,她第一天堅持的就是做一口熱的飯菜。我認識紅姐十多年了,我記得剛開始她說的時候也是三五句話,相信底下人能干好,做一口熱的飯菜。做了五六年之后,再跟她交流還是那些。這些年再去交流的時候,紅姐還是那句話,相信員工能做好,堅持熱炒,這就是她的核心競爭力。
楊總和紅姐差不多,楊總把一兩個單品堅持做好,不斷把那個品迭代,到投資好幾個億建廠,就是為了把底料做好,我認為這是做單一產品的規律。
賀總、管總他們是持續創新的能力,讓品牌迭代,讓企業活得更久。企業只要能活得久,一定能找到一個規律,那個規律就是老板的性格,他們會不斷創新。像我們就是不斷堅持如何做得更好。
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洪濤與對話嘉賓:九毛九董事長管毅宏,呷哺呷哺董事長賀光啟,鄉村基創始人李紅,喜家德董事長高德福,楊國福董事長楊國福
楊國福:楊國福發展21年初心不改,堅持用好的良心做出好的產品,我們要觸達顧客的心智,要加盟商有愛心,有責任心,對于食品有敬畏心,這是我們的基本法則。
楊國福開的第一個門店,一碗麻辣燙賣2.5元到3元,那時候顧客排隊吃,好吃就可以。2015年以后不光要好吃,還要吃得健康,對于用餐環境也有要求。現在,大家對新鮮東西的要求越來越高。從健康又到了營養,實際上有這樣一個周期的轉化。
我們在2009年和2010年停止了一年的加盟時間。我勸導加盟者,要有敬畏之心才能做食品,不太適合的就不要做了。我們的代理商要從好的加盟商里選出來,這是正向的循環。2012年,我和韓國合作伙伴去看韓國的工廠,2018年開始建了全球的工廠,給我們門店供應火鍋底料和調味品。我們投資5億,光復合調料一個單品的投資就達8000萬。
2021年是我們創業的第3個周期,中國餐飲行業的大周期也基本是這樣,從好吃到吃好、吃健康,再到吃營養。顧客要的情緒交付和產品從健康到營養的交付能不能觸達到?能觸達到就應該沒有問題。
我們堅持用好的產品,用好的料,比如用好的花椒、辣椒、老冰糖,不用砂糖,像我們進來的草藥都不能硫黃熏等等。我們要沉淀下來,中國餐飲到了一個大的拐點,未來一定是從健康到營養的路徑。
二、
王洪濤:解決一個參會者的問題,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,感到行業伙伴整體都有些焦慮,你們能否給大家緩解一下焦慮,或者你們又是怎樣克服焦慮情緒的?
九毛九董事長管毅宏
管毅宏:我也焦慮。怎么緩解焦慮?我的方法,第一,跑自己的門店,有句話叫“現場有神靈”,去店里看就能發現很多問題。第二,跑市場,去看同行。第三,看數據,最近什么樣類型的品牌發展得比較好。我們從去年9月份開始感覺到消費的變化,所以這半年也遵循這個邏輯。
其實更重要的是沒有必要焦慮,我們碰到的每一個困難或者危機,背后就是逼著你更努力,逼著企業或是品牌上臺階,做得更好、活得更久、發展得更遠,心態是最重要的。
呷哺呷哺董事長賀光啟
賀光啟:我個人來看,無須焦慮,因為市場終究在。首先,要看消費群體夠不夠?如果消費群體夠,這沒有什么可以焦慮的。焦慮最主要的核心原因是找不到方法,問題在哪里不清楚。市場再不好的時候也有杰出的企業,也有杰出的餐飲,也有很多賺錢的公司。焦慮前,要先梳理一下自己企業的內部問題。沒有任何一個行業比伺候十幾億人吃飯的行業來得更讓人興奮。
餐飲行業無需焦慮,不需要焦慮。像管總說的到市場走走,簡單講就是研究別人,摸透別人成功的原因、理由來進行調整。當然,焦慮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不掙錢,虧錢,也有可能是自己沒有做好準備,就跑進來這個紅海了。所以,做好準備,必然能打漂亮的仗。
鄉村基創始人李紅
李紅:我覺得焦慮這個詞是比較負面的。對于一個創始人及其企業的CEO來講,首先不制造焦慮,因為你一旦焦慮,就會將這些能量傳遞給你的下屬。
我們看周期,今天的焦慮并不是今天帶來的,而是我們昨天過得太好了。當我們有壓力的時候,我希望我的高管能夠回去休息一下,想清楚了以后再動。我們創業的時候,比現在的境況更難。
因為我是做廚師創業起來的,當我發現一件事情跑不通的時候,我就會去廚房做菜去了。我給團隊講,你們選擇了一個最好的行業,因為餐飲是帶給別人幸福的行業,食物是快樂的元素,當你把食物注入了用心,創造顧客價值的時候,實際上所有的焦慮都煙消云散了。所以,我相信所有的焦慮都是暫時的。今天的時代是我們高速發展了20年后的一個拐點,只要你去面對現實,重新去認識今天的社會環境,重新定義消費者需求的時候,實際上又是一個新的機會。
高德福:我認為焦慮這個詞是正面的,你一驕傲不干活了,幾年下來生意就不好了,一焦慮就回去干活了,生意就好了一點。剛才賀總說了一句話非常對,焦不焦慮完全來自你的生意。
我特別認同一個觀點,一個周期,三十年河東,三十年河西。經濟上行的時候,我發現做精致餐飲的,做貴的餐飲的生意都很好。但是經濟下行期,做超級性價比的餐飲的生意都很好。因此,要積極去適應,只要你守住根本,守住底線,就要去迎合市場。我覺得還是要保持焦慮,看到問題去解決問題,找到自己真正能夠給顧客創造價值的東西,焦慮就會少。
楊國福:我覺得焦慮是一個認知不斷打破的過程。剛才我也講了,從健康到營養,未來行業的曲線一定是這樣。舉個例子,最近中國香港和韓國的LV門店升級,無論從視覺上、產品上都讓人耳目一新,門店也人滿為患,很多別的奢侈品品牌門店是排隊的一個一個進,但LV是全開放的,門店里打著碟,放著嗨曲,顧客進去沒有空手出來的,大家認為是消費升級了,這是一個風口。
三、對餐飲創業者的建議
王洪濤:剛才我們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問題,因為今年參會代表報了4000多人,參會人群里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是“創業者”,你們對現在創業進入餐飲業的人有什么建議?
李紅:我覺得現在創業是風口,不是最好的時機。連鎖餐飲在向集團和品牌集中度發展的時候,建議從0開始的創業者還是要小心。大家都覺得餐飲的門檻很低,實際上餐飲是最能考驗一個人的意志,不是你把所有的熱情、所有的資金投完就能夠產生結果的一個行業。所以,一定要研究清楚,看清楚自己的優勢是什么。我覺得個人創業風險特別大,但是今天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品牌在做加盟?開放加盟也許是一個比較好的機會。
喜家德董事長高德福
高德福:我算是連續創業,餐飲老兵。今年是我開飯店的第34年,我1990年就開了第一個飯店,那時候開飯店不需要任何技巧,敢干就賺錢。30歲之前,我在鶴崗開了將近10個品牌20多個店,那時候只要把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的好的模式照搬過去,就能賺錢,對于我們這一代餐飲來說那是幸運的。但是現在的創業,是不能攆風口,因為網紅過去就沒有了。
在創業里,我認為要細分選一個賽道,在這個賽道你要有基因,比如你是北方人,就選擇做米飯、做餃子,你是湖南人,你就選擇做粉。在細分里再看有沒有頭部。如果沒有頭部,就給了創業做大的空間。創業先別追風口,最近什么熱就干什么,這是最大的問題。
最好的是什么?先找到自己的本事。原先我不太理解一句話,“民族的就是世界的”。后來我一點點理解了,你在中國做披薩,到意大利或到美國不太好干,但是你把餃子賣到全世界好像OK,這就是“民族的就是世界的”,然后它還在你自己的能力圈里。還是要細下來,不要去追風口。
楊國福董事長楊國福
楊國福:如果讓楊國福回到20年重新來做是不可能的事情。高總說得非常好,要按照自己的能力來。很多企業在初始階段都是不斷往里續錢砸錢,賠出一個場景,賠出一個企業,才慢慢實現盈利的。
餐飲創業,或者是做主要的品類創業,無非就是體現自我價值。無論是做餐飲,或者是做餐飲服務的,能體現出我們對于個人價值的體現就可以。我和高總的想法差不多,適合自己的是最好的。
賀光啟:所謂的小白,就是沒有什么經驗想要做這個行業。雖然沒有什么經驗,但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,這點至關重要。
任何行業都需要時間去累積經驗,如果步伐走得太快,會存在極大的風險。當然,餐飲是比較辛苦的行業,也是個勤行,想要從事這個行業,你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,能不能吃得了這個苦?你先琢磨想清楚這件事情,再想清楚自身的實力。我給想要從事這個行業的餐飲小白一個中肯的建議,就是想清楚、想明白,做好準備再出發。
管毅宏:我想了一下,如果我是25歲的小白還做不做餐飲?答案是我不做餐飲了。太難了,沒有進這行不知道,進來后挑戰很大。
要把一個單店開起來,正常一個小白去做,會找一個廚師把產品做起來,再去網上投投流,再做促銷,一般就是這三板斧。很多人會說我們公司做的一些品牌就是網紅,都是靠營銷推起來的,實際上這個判斷是錯的。沒有產品的根基,做營銷也是曇花一現。只有在做好產品的基礎上,去做一些促銷,投流才有機會成為網紅,才有機會長紅。
我最近聽到,一個江西小炒的品類,一條街全部都是江西小炒,單店開好了,又要面對更高維度的競爭,當然這都是一幫創業者的競爭,大家都是開單店的。你這個品類確實非常好,你還要碰到這些人,他可能有更多的資源去切入這個賽道。
所以,我不建議餐飲小白現在就沖進來去開一個餐廳。如果你足夠優秀,就去加入這些餐飲企業,獲得一些基礎知識,然后再去創業,那你的成功概率會提高很多。
四、關于加盟、合伙人制度、出海等行業熱點
王洪濤:下面有人提問,管總的品牌未來有沒有開放加盟的計劃?
管毅宏:我們在2月3日宣布部分區域開放加盟。從全球來看,加盟是一個很先進的商業模式,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會碰到這個問題,做與不做就是。做,去嘗試,去體驗加盟到底是怎么回事,問題是哪些?怎么克服?把最優秀的模式用在企業的發展之中。
王洪濤:謝謝。餐飲老板有一個比較普遍的特點,喜歡各種學習、上課,同行之間也互相學,李總您怎么看待餐飲老板的這種學習?
李紅:我沒有到處學習。我覺得學習是他山之石,我有一個信奉是,走自己的路。應該學什么呢?我們要去看的案例是看人家怎么失敗的,這更要好好研究。到今天為止20幾年,不是說我的能力到了今天,而是因為那個風口,站在時代的紅利下有了今天,謝謝。
王洪濤:下面問高總一個問題,也是臺下提問者想問的,請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們門店合伙人的制度設計。
高德福:上個月我們做了一個反省,還做了一個變革。
最初那版是三五八,3個點、5個點、8個點是入股的比例,分紅的比例。當時的理念是,跟著我一起出來的老哥們兒、老同事、合作伙伴到最后如何變得有錢,他們在這干了八年十年,培養了很多徒弟,才能賺到很多錢。我們現在已經發展了22年,他們都實現了。但是,最近三五年不行了,尤其是00后小朋友參加工作了,他們非常現實,沒有考慮過在這工作十年、二十年,更不用考慮一輩子。我們發現留人才、選人才又變成了一個新的問題。
所以,我們現在變革就變成了,誰現在能管店,誰入股的比例就拉大了,把師傅的比例壓低了。這次變革從今年開始推,到年底大多數會落地。生意好不好,到年底或是明年初就能看出來。但是邏輯沒有變,邏輯還是驅動力,所有分出去的股、獎勵都是驅動他如何對顧客好,顧客滿意了就會再來,復購多了生意就好,生意好了就多分錢。所有的原則沒有變,分的比例是按照賺錢的能力分的。
王洪濤:高總您做三十幾年了,會不會有激勵到一定程度也會失效,或者是激勵過度無效的情況?
高德福:這個一定有。我認為最大的技巧就是如何把激勵獎勵到點子上。原來是我自己跟著去研究,現在我們有專門的合伙人平臺,合伙人去研究每個崗位應該多少錢,這非常重要。現在最大的改變,新起來的店長合伙人分得多了,師傅的降下來了,看這幾年門店會不會改變。
王洪濤:問楊總一個出海的話題。我看您去韓國拍了好多抖音。您以后會持續拍抖音嗎?第二,楊國福出海戰略是怎么考慮的?
楊國福:實際上,我兒子在負責海外市場,像在北美、歐洲、東南亞都有負責人。我們海外總部設立在新加坡,5月15日,我們在新加坡的第一個直營門店將會開業。
王洪濤:現在海外加盟、直營有多少家店?
楊國福:大概90家店。
王洪濤:未來速度會再加速一些嗎?
楊國福:現在平均每天新開一家門店,勢能還可以。
王洪濤:謝謝。問賀總一個問題,呷哺去年又新創了一個燒肉品牌,后來關了一些門店,未來還會再開新的嗎?
賀光啟:這個問題很好。燒肉是餐飲賽道里面的第二大賽道,火鍋是第一大賽道。我們集團在燒肉這個大的賽道里是不會缺席的,所以我們進入了。我們確實是開了六七家門店,關了幾家門店,但燒肉的品牌仍然在。
作為一個經營者,管理者,一定要很勇敢的面對問題,走錯不怕。關掉局部的門店,留下局部的門店來調整模型,有一定的必要性,這也可以讓模型更適應當下的市場需求。目前,燒肉品牌留下來的門店生意也很好。
王洪濤:管總提到品牌的創新力更強,創一個火一個,這背后有沒有一些邏輯,您是怎么去選賽道,做店型,設計產品的?
管毅宏:先講餐飲小白這件事。開一家店,如果三個月不盈利,而且生意也沒有向上的趨勢,我建議大家關掉。在我的經歷中,我開了接近1000家店直營店,沒有一家店是3個月不盈利,然后通過各種方式改造它又賺錢的。3個月都不行,還沒有向上的趨勢,你去改造它的成功率是接近于0.
打造品牌這件事情,我們自己總結了一些方法論,有幾個步驟:第一步,選品。市場上什么生意比較好,當然這個產品一定是吃出來的,它不是獨創的。我們選的都是長年累月中國人吃出來的東西,比如酸菜魚、刀削面,這些產品是有生命力的。
在選產品的時候還有幾個點:1、盡量讓它有成癮性,一個點就是辣。2、供應鏈相對成熟,單店開好以后能開連鎖。3、標準化程度高。
第二步,產品結構,不管A理論、B理論、C理論,產品結構一定要搭好。好吃的產品加產品結構,要把這個產品做好。
第三步,在研究產品的時候,要找出產品差異化的點,并告訴顧客。
第四步,你要把門店的模型,門店開多大,客單價多少錢,用多少人,最終達到坪效多少、人效多少等最終賬能算出來,在市場上還有競爭力,單店模型要算出來。
下一步就是你的空間,怎么裝修?你的空間盡量符合產品本身的底層的調性。
最后一步,最有挑戰性的就是賦予這個品牌靈魂。你的品牌文化是什么?你倡導什么?找一個顧客接受的,產品也有這個基因的品牌文化去賦予它。
王洪濤:最后一個問題,請大家分享一下對2023年的總結和2024年的展望。
賀光啟:2023、2024連起來就是總結過去,訂定目標,全力以赴。
李紅:2024年對我們來講還是回歸基礎管理,拉長時間維度,保持初心,堅持自己的戰略。
高德福:2023年應該是焦慮吧,2024年應該是堅信,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了,就按照這個步驟調整堅持下去。
楊國福:2023年開辟一條坦途的路,2024年擁抱好市場的變量,未來錨定好市場場景。
管毅宏:2023年是挺不平凡的一年,很鍛煉企業的韌性。2024年,從零開始再出發。根據現在的外部市場環境和我們內部的資源,以及競爭情況,從零開始再出發。
王洪濤:謝謝,這也給我們今天對話做了一個總結,希望我們行業2024年可以再出發,走得更遠!
更多會議精彩內容
聲明:該文章編輯轉載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!